四遷四拆家品店 為街坊情誼撐下去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2/09 11:02

分享:

分享:

曾氏夫婦多年來夫唱婦隨,每天一起開舖收舖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活在今天的香港,我們都有個心理準備。一朝如常上班,街角轉彎發現幫襯了廿年的麵包店不見了。晚上,老媽子炒炒下菜從廚房探頭出來:「乜記無端端執咗喎!」究竟無端還是有端,我們心知肚明。

很怕一天,城內的老舖小店逐一消失。更怕的是,日後當我們再聽到「乜記執咗」或麵包店不見了時,已經沒有感覺。那時的香港,還是香港嗎?

我們的力量好小,但我們仍可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心愛的店,而《iMoney智富雜誌》則希望透過一連四期的「街坊街里」系列,讓各區小店訴說自己的故事,引起大眾關注和支持。

位於柴灣「溫馨家品店」不是甚麼出名老字號,它不過是老闆曾志峰當年為養家而開的小店,想不到一做26年。這位年過60的老頭,訪問時嘴裏滿是新一代慣用語:地產霸權、上蓋發展……他說這些現象,早在80年代已經有。

溫馨家品店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就是因為地產霸權,這殷實小商店多年都在被加租和迫遷中度過,頂着「溫馨」這個紅底白字的招牌,26年來他在區內四遷四拆。回望過去,他從容笑說落難日子不用多提,只記取流離間所體現到的街坊情。

「溫馨」的故事,要由一個水晶音樂盒說起。

1985年,港鐵港島綫通車。本來一直靠巴士「出城」的柴灣人(包括記者也是30年老街坊),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鐵站。而地鐵上蓋物業也不是這世代的產物,早在30年前,柴灣站啟用後兩年,新鴻基打造的上蓋新翠花園便建成入伙,基座的大型商場,開始有一些從沒在這區出現過的品牌如豐澤、G2000、KFC及時間廊等進駐。這個從來乏人問津的公屋區,仿如一夜間與外面的世界接上了軌。

「溫馨」就是位於時間廊旁邊、一間佔地兩個舖位的家品精品店。店的最後方,陳列着掃帚地拖和膠衣箱等大件家品,往前走依次是維修用品、浴室用品和廚具。最近收銀台的一欄,精品擺設琳瑯滿目。

小時候,記者最開心就是跟媽媽逛溫馨,像劉姥姥進大觀園,發現水桶面盆原來不一定是「紅A」的紅,也可以是粉紅嫩綠,掃帚、垃圾剷也印上了碎花。那年頭,記者鍾情着一個播着譚詠麟《幻影》的水晶音樂盒,打開盒蓋大大的水晶不停轉動,售399元,媽媽當然不肯買,每次只好看完便算。

溫馨的老闆曾志峰說:

以前的家品都是德國、日本貨,最平是台灣的。印上Made in China根本沒人會買!

他說那時中國還未是世界工廠。現在回看小店裏的貨品,九成九也是中國製。

兼賣精品幫補高昂租金

這個在收銀台前站上了四分一世紀的老闆,原藉福建。1978年來港打工,之後跟幾個同鄉在荃灣開塑膠廠。九十年代工廠北移成大勢,「但我對大陸印象麻麻,歸根究柢我們是被共產黨打壓的一群,沒打算回去」,遂離開了工廠,1989年入股朋友的家品店。

樣子木納、鼻樑頂着老款眼鏡的曾老闆,配上洗得發白的樸素衣裳,沒有福建男人的氣焰,反而說話笑容也非常含蓄。

個個話我性格唔似福建人,我淨係做做做,唔係幾識講嘢。

闊別多年,記者心裏有個疑團終可解開:「點解你咁浪漫識得揀水晶音樂盒?」他摸摸頭笑說:「哈哈!唔係我揀,Sale話幾好賣……」

生活這回事,從不如想像般浪漫。「賣精品利錢高呀!」那時一隻日本膠杯來貨10元,最多只可標價15元,但租金連管理費就要上5萬元,賣多少隻杯才夠?所以小店兼賣音樂盒、招財貓等精品,拉上補下。

那時的柴灣,上八成住宅都是公屋,居民低入不高,未必人人有能力在家中置個日製水桶,但托賴新翠花園引入了一批消費力高的年輕住客,後來附近的居屋樂軒臺入伙,進一步「溝淡」草根味,連帶小店生意也穩定下來。

做咗幾十年,始終都係九十年代中最好景。經濟好大家捨得使錢,貨轉得快,試過情人節一日就賣出廿個音樂盒,新年前買清潔、賀年用品的人也好多。

那時小店聘得起兩個夥計看舖,後來再有點餘錢,曾老闆決定賣掉荃灣舊樓,補筆錢在新翠買了個單位,一家五口在柴灣安居樂業。

家品店的 生活用品應有盡有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經歷四遷四拆患恐懼症

生活不浪漫是可以理解的,但最好也不要太殘酷。偏偏,當時社會開始變異,地產霸權逐漸成形,好些殷實小店的生存空間也被扼殺掉。大概曾老闆也想不到,一場因加租而起的「四遷四拆」持久戰,才正式揭幕。

1989年入股後,朋友很快便淡出,由曾老闆全權接手。商場最初加租尚可接受,但後來舖頭被大集團相中了,商場一加加了3倍租,租務部職員勸他搬往角落小舖繼續經營。「搬來搬去都係錢,不如近近哋做住先。」結果新舖面積細了一半,租金卻沒減多少。他最記得,往後每次加租,他就被迫炒一個夥計,最後剩下他與妻子兩個人。

直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,業主應商戶要求減租一成半。再過兩年,業主一聲收回舖位,傾也不用傾。那年,曾老闆剛過了45歲,人到中年,家中幾個孩子還小,樓也未供完。每次與租務部交涉,他也心力交瘁,開一次商戶大會,過後整整兩個月也睡不好,最後證實患上焦慮恐懼症,足足醫了5年。

講來講去,就是地產霸權,地產霸權不是今天的。我好討厭佢哋做生意的手法,趕到人絕。佢公司年年內部食飯叫我贊助,我永冇托手肘,每次都送份千幾蚊的大獎過去。那時有人叫我一齊上總公司抗議,我做唔出,唔識抒發,結果搞壞咗個頭腦。

為了解開心結,我迫自己換個方法諗,呢幾年我有生意做,可以養妻活兒……最後我寫咗封感謝信俾地產商,多謝佢租個地方俾我,用咁樣嘅方法去放低件事。

而最諷刺的是,未幾他收到地產商業主的回信,大意是:「不用客氣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!」

領展翻新商場終止租約

帶着疲憊的病軀,但生活還是要繼續。此時老闆口裏鋼一般的妻子,四出尋舖續家業,最終找着了附近由房署管理的興華街市一個攤子。記者再遇到溫馨時,它處於街市濕漉漉的菜檔對面,昔日高貴的水桶被拖到地攤上,感覺猶如天堂掉進凡間。赫然發現,心愛的音樂盒正塵封瑟縮在紙皮箱裏……

「唔開心就唔會啦!一心都係諗住搵食。」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,不認不認還需認,光輝不再了。昔日光鮮高質來佬貨統統換成國產:粗糙的毛巾、印花不對的碗碟。

係呀,都變晒賣Cheap嘢!樓上的人(公屋居民)消費唔起,你惟有跟佢哋轉。不過好彩街市租金便宜,兩萬元左右,都叫做得住。

兩年後小店搬到街市外圍的地舖,好歹算是商場部分,租金到3萬元但生意還算過得去。

年屆五十,孩子開始出身,小店都搬過了三次。一心以為甚麼都應該定下來之際,2005年,房署宣布將旗下所有商場交由領匯(現名領展(00823))接管,之後的翻天覆地,大家應該清楚。加租是指定動作,即使撑得住加租,也未必逃得過商場一聲令下,翻新升級。

聽都聽得多,翻新後租金2萬變7萬,但始終心想,應付得來就留個位繼續做,賺多賺少都是其次。

誰知一張終止租約通知擲下來,現實是人家從頭到尾也沒打算跟你談。無奈地背起行囊,又再茫茫人海。

為街坊情誼堅持撑下去

溫馨在柴灣的第四次落戶,選址另一領匯場環翠商場,即現店位置。記者逗笑問:「還要再搬第五次嗎?」老闆耍手:「哈哈!唔係掛?唔搬啦!」原來,再搬也不是沒可能的,事關環翠商場是區內少有還未進行升級工程的「領匯場」,街坊說商場翻新吹風也吹了好幾年,說不定很快便落實。

不過,兒女們就是深知老爸「唔做唔安樂」,早已跟他約法三章,現在看舖當過日,萬一未來不能續約,便要乖乖退下來。

「看舖過日晨」仿似很優哉悠哉,但原來曾老闆現時每天的工作量一點不輕。小店每日營業12個鐘,每朝8時他便會準時現身商場開舖,有時下午短暫回家吃飯,甚至乾脆把飯壺帶到舖內,邊收錢邊吃。每年開足364日,只休大年初一。近年到舖頭幫忙的女婿洪先生更爆料:

佢連我結婚都要開舖呀!開上晝,搞到我老婆幾唔高興!

曾老闆連忙說:「時代唔同了,後生仔唔明我,好難解釋。一日幾千蚊皮費,唔開點得?」錢也許這只不過是表面托辭,因為在他心目中,有件事比「蝕幾千蚊皮費」更難向後生解釋,那是承擔。

從廿年前新翠時代的溫馨開始,每次在舖內蹓躂,總見不少年輕太太走來求助:「老闆,瓷磚邊點洗先乾淨?」、「洗衣機水溫40度可放洗衣袋嗎?」每次老闆總是耐心地講解幫忙。時至今日,年輕太太換成了公公婆婆:「老闆可以幫我個鬧鐘換電嗎?」他一樣不負所托。

每天也有街坊前來查詢家事小百科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做生意講信用街坊支持

久而久之,溫馨於柴灣街坊,不單是一家買買賣賣的店,還是一個街坊共同建立的生活場所。而老闆也不單純是收錢放貨的人,變成了屋企有事時你會找過來幫手的鄰居。這種關係,很難說誰更需要誰,總之小舖每天準時朝八晚八亮起燈,就教裏裏外外的人都心安理得。

我做幾十年生意都是講個『信』字,街坊信得過我先來搵我,所以我也要守信。加上佢哋個個都好好,嫁女請我食餅、找錯錢幾遠都拿回來。其實做人最緊要知足,大富大貴亦唔一定開心,簡單過一日已經好好。

(節錄)
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23期(收費閲讀)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